民国时期,出了很多才子佳人,但大多都是一地鸡毛,就比如说陆小曼,她是个公认的才女,引来无数人折腰新玺配资,一生跟三个男人有过交集,但这三个男人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她也在消耗掉所有资源之后,只能在凄惨中度过晚年。
陆小曼,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女人,也是一个很有男人缘的女人。
陆小曼的出身很不错,她的父亲名叫陆定,江苏常州人,一个逢考必过的天才人物,晚清时期考中秀才,后来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陆定加入同盟会,国民政府成立后,经人推荐进入财政部工作,前后长达二十余年,期间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发明的“零存整取”流传至今。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不简单,是官宦世家的大小姐,知书达理,才华横溢,长得也很漂亮,她与陆定的感情非常好,前后生育了九个子女,但可惜只有排行第五的陆小曼活了下来。
陆小曼出生于1903年,她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注定她可以过富贵生活,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她从小就被父母溺爱,长大后一直在北京和上海的贵族学校念书,父母还为她请有名的家庭教师,学习英文和绘画,将她培养成为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
展开剩余91%不过,陆小曼虽然也很有才华,却没有继承父母良好的品格,她天生自私任性,从小就过惯了贵族生活,以至于她后来挥金如土,其奢侈程度让人瞠目堂舌,但她习以为常,只是她人生中的三个男人为此吃了大亏了。
1922年,在父母的安排下,陆小曼嫁给了一个叫做王庚的男人,王庚也是她人生中第一个男人。
王庚是江苏无锡人,与陆小曼同岁,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到美国西点军校读书,与艾森豪威尔是同学,回国后在国军担任陆军上校,颇受高层重视,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可说说,陆小曼的父母还是用心良苦的,为她找了这么优秀的男人,但陆小曼是个新女性,性格自由烂漫,很不适应包办婚姻,因此婚后与王庚的感情并不很好。
那时候王庚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伴陆小曼,她为了打发空虚无聊的时间,就经常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她逐渐迷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久而久之,她就成为北平一带著名的社交名媛了。
在北平期间,陆小曼结识了王庚的好友徐志摩,徐志摩是个新时代男性,有才华也懂得浪漫,在王庚忙碌的日子里,他请求徐志摩帮忙照顾陆小曼,徐志摩便经常约陆小曼出去玩,时间长了两人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了。
正所谓朋友妻不可欺,王庚本来是请徐志摩帮忙的,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婚姻竟然会以此葬送。
当时,徐志摩的感情生活也不如意,他1922年与妻子张幼仪结束了婚姻,追求林徽因也遭遇重大挫折,正是需要得到心灵安慰的时候。
与陆小曼相处的日子里,让徐志摩感到很快乐,他喜欢陆小曼的美貌,也很欣赏陆小曼的才华,而陆小曼其实也很喜欢徐志摩,时间长了两人的心就慢慢被贴近了,只不过碍于王庚,窗户纸一直没有捅破。
1924年,徐志摩和林徽因一起陪同泰戈尔访华,结束之后两人各奔前程,不久后林徽因与梁思成赴美留学,徐志摩自此彻底失去了机会,带着失落回到了北平。
恰在那个时候,王庚调到哈尔滨担任警察局长,陆小曼本来是个跟着去了的,但两人经常吵架,她就回到了北平。
在没有王庚的日子里,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平生活得自由自在,她因为感情不顺而放纵自己,徐志摩给了她很多安慰新玺配资,最终两人就在一起了。
1925年,陆小曼与王庚离婚,第二年就与徐志摩结婚了,徐志摩也是她人生中第二个男人。
其实,两人的婚姻遭到了徐志摩父亲实业家徐申如的坚决反对,他认为徐志摩离婚已经是大逆不道了,跟一个有夫之妇结婚就更不可取了;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她从根本上就不支持陆小曼离婚。
为此,徐志摩和陆小曼跟各自父母闹翻,后来在胡适、刘海粟等人的调解下,徐申如和吴曼华勉强答应了这门婚事。
值得一提的是,陆小曼跟徐志摩结婚之前,她其实已经怀上了王庚的孩子,但为了跟徐志摩结婚,她不惜打掉了孩子,但手术并不成功,她自此之后就没在怀孕了。
徐志摩满以为自己收获了爱情,但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彻底跌入了深渊。
结婚之后,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上海租了一栋三层小别墅住,一楼是客厅,二楼是两人的卧室,三楼则是陆小曼存放私人物品的地方,各种品牌衣服、鞋子堆积如山,还有专门的吸烟室和书斋。
陆小曼生活奢侈,家中光是佣人就有好几个,还有专职司机、厨师、私人裁缝和私人医生等,光这些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还不算完,陆小曼作为名流,经常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她非常讲究派头,每次出门都要带一个特制箱子,箱子上面镶金,箱子里放着各种名贵衣服、鞋子和化妆品。
陆小曼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搞文艺创作之外,就是包下戏院请朋友听戏,也特别喜欢打牌、吸烟和赌博,甚至还会炒股。
可以说,陆小曼的开销非常大,但她自己不工作,没有收入,都是娘家和徐志摩贴补的,并且她不擅长理财,只要是跟钱沾边的,每次她都只出不进。
久而久之,陆小曼的财政状况就不容乐观了,徐志摩虽然收入不菲,但根本无法支撑陆小曼的生活,况且他跟家里的关系不太好,也不好意思张口要钱,因此他不得不四处兼职,比如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上海法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等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徐志摩为了挣钱而全国各地飞,以此来维持陆小曼奢靡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辛苦的,但陆小曼根本不懂得体贴徐志摩,好在徐志摩是爱陆小曼的,他对此并不在意。
尽管徐志摩非常努力,但依然无法满足陆小曼,为了挣更多钱,他开始疯狂写作,也开过书店,倒卖过古董,还当过房产中介,甚至开口向前妻张幼仪要过钱,做人做到这份上,也是让人无语了。
但是,陆小曼就是个无底洞,徐志摩赚的钱再多,也不够她花,为此徐志摩的好友兼私人医生翁瑞午,还时常资助陆小曼的生活,翁瑞午当然是不安好心的了,这个我后面会讲到。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徐志摩为了陆小曼而疲于奔命,先不说徐志摩的人品究竟如何,单说他对老婆好这件事,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根据徐志摩去世后,他的一个好友回忆,说他把所有钱都给陆小曼,自己则过得相当穷酸,有一次他到胡适家中做客,胡适的妻子见他衣服上有两个补丁,就问他一个大诗人,怎么会穿得这么破旧的衣服,徐志摩躲躲闪闪不愿回答,其实胡适夫妇对此事是心知肚明的。
徐志摩本是个富家子弟,从没有为钱操过心,自从娶了陆小曼之后,就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时间来到1930年,陆小曼的父亲陆定去世了,按照他的遗嘱,由于他没有儿子,他决定将大部分财产捐给党国,只有很小一部分财产留给妻子吴曼华和女儿陆小曼。
其实,陆小曼两次婚姻,都往家里要了不少钱,这些钱的数目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当然了,她的父母就只有她这么一个孩子,在钱财方面也不会吝啬的。
陆小曼拿到属于自己那份遗产之后,开始了更为疯狂地挥霍,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就花光了所有钱。
至此,陆小曼再也无法从娘家得到任何资助了,只能完全依靠徐志摩赚钱养活,徐志摩的压力因此更大了。
陆小曼可不管徐志摩有没有钱,她只知道自己缺钱了,就必须张口向徐志摩要,徐志摩被逼得实在没办法,只得更努力挣钱。
1931年十一月,徐志摩结束在南京的工作之后,打算乘机到北平,参加林徽因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不料飞机在济南遭遇大雾,最终撞上了开山,徐志摩跟飞机一起机毁人亡,享年三十四岁。
徐志摩之死看似跟陆小曼关系不大,但要不是陆小曼挥金如土,逼得徐志摩四处兼职,徐志摩感到身心疲累,这才会去北平观看曾经的梦中女神林徽因的演讲。
对于徐志摩之死,他的儿子徐积锴一直对陆小曼耿耿于怀,认为将父亲逼上绝境的人不是别人,就是继母陆小曼,以至于陆小曼去世前曾表示想跟徐志摩合葬的,却遭到了徐积锴的无情拒绝。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过得不太好,没有徐志摩,她甚至连活下去都难,因为徐志摩是她可以依赖的唯一的经济支柱。
到这个时候,陆小曼还没有意识到,徐志摩为了他牺牲了太多,而她还天真地认为徐志摩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她自己没有任何过错。
随着徐志摩的去世,陆小曼陷入绝境,这个时候她就盯上了翁瑞午,翁瑞午也是她人生最后一个男人。
翁瑞午出自一个大家族,祖上是书香门第,他本人精通国画,还很懂医术,尤其学得一手高超的推拿按摩功夫。
由于都喜欢听戏演戏,徐志摩、陆小曼夫妇与翁瑞午走到了一起,后来陆小曼身体出了问题,经常在唱戏的时候昏厥,请了很多名医都治不好,但经过翁瑞午推拿之后,竟然大为好转。
因此,徐志摩就聘请翁瑞午当自己跟陆小曼的私人医生,但翁瑞午毕竟有家室,也有自己的事业,不可能时刻陪在陆小曼身边。
有一次,陆小曼再次昏厥,因为翁瑞午不在身边,她吃了大苦头,事后她询问翁瑞午怎样才能救急,翁瑞午就向她推荐了芙蓉膏(也就是大烟),但警告她不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用。
就这样,陆小曼喜欢上了芙蓉膏,后来她上瘾了,就再也离不开芙蓉膏了,徐志摩得知这事后,大骂翁瑞午害人,但又无可奈何。
陆小曼经常约翁瑞午一起吞云吐雾,两人的关系因此更进一步,其实她不知道的是,翁瑞午一直对她有意,只不过碍于徐志摩,翁瑞午一直没有吐露心迹,只是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照,比如资助她生活,提供芙蓉膏,等等。
等到徐志摩去世了,陆小曼没了依靠,她发现自己唯一离不开的男人,就只有可以帮她缓解疾病的翁瑞午了。
陆小曼知道吸食芙蓉膏不是好事,为此她故意坐过一夜班房,但最终发现没有芙蓉膏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自此之后就再次不提戒烟这事了。
以芙蓉膏作为桥梁,陆小曼与翁瑞午走到了一起,那时候翁瑞午有个妻子陈明榴,还有五个孩子,但他为了跟陆小曼在一起,竟然置妻女于不顾。
因为这件事,陆小曼和翁瑞午遭受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非议,朋友们不理解她们,家人们也不接受她们,尤其是翁瑞午的女儿翁香光,对陆小曼一直耿耿于怀,她曾冲到陆小曼的住所,质问翁瑞午为何不跟母亲离婚,又谴责陆小曼为何横刀夺爱。
对于这件事,陆小曼觉得自己没错,她认为自己跟翁瑞午没有爱情却有感情,翁瑞午的婚姻也是不幸的,跟她在一起才是开心的。
不管怎么说,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跟翁瑞图同居了,她曾发誓要为徐志摩守寡,所以她不会跟翁瑞午结婚,翁瑞午也就不必要离婚了。
翁瑞午不是什么大富人,陆小曼因此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但依然开销巨大,为此翁瑞午不得不努力挣钱,甚至开口找妻子陈明榴要钱,只能说勉强可以维持。
1955年,翁瑞午犯了一次大错,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且得了严重的肺病,需要很多钱治疗,他一下子就变得穷困潦倒了。
陆小曼迫不得已,只得戒掉芙蓉膏,还开始过朴素的生活,可见她当时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能变卖的东西早就卖光了。
陆小曼晚年回忆,她在1956年之前的人生当中,就没有出去工作过,只是搞文艺创作和花男人的钱,她根本不知道赚钱有多难。
但在1956年这一年,因为翁瑞午病得严重,陆小曼不得不出去找工作了,不过在陈毅的帮助下,她因为有所专长,得以进入文史馆工作,她自此有了一份收入,但也只能说维持基本生活。
1961年,翁瑞午去世了,他后半辈子对陆小曼一往情深,陆小曼也没有抛弃他,尽管他已经贫困至极了,但陆小曼依然不离不弃,之所以会这样,还在于他给予陆小曼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陆小曼不忍心离他而去。
可见,在经过了两段婚姻之后,陆小曼终于在年老之后意识到,感情其实是两个人相互扶持,而不是一个人默默奉献。
翁瑞午去世之后,陆小曼开始一个人独居,由于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因此很吃力,据说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得知此事后,还曾寄钱给陆小曼,每个月三百元,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四年,直到陆小曼去世。
陆小曼横刀夺爱,从张幼仪手中抢走了徐志摩,张幼仪却不计前嫌,在陆小曼无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这正是张幼仪高明的地方,后人在评说这段历史的时候,孰是孰非就一目了然了。
1965年,陆小曼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六十二岁,由于她没什么家人,她火化之后骨灰长期无人领取,以至于最终遗失。
一直到1988年,陆小曼的堂侄女才将她安葬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是一座衣冠冢,墓碑上有她年轻时的照片,不过下葬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参加,显得十分凄凉。
总结起来说,陆小曼家里虽然很有钱,但她生活十分奢侈,可谓挥金如土,早就把父亲留给她的遗产给花得一分不剩了,以至于只能靠徐志摩养活;而在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生活水平就急剧下降了,只能跟翁瑞午过简单生活新玺配资,甚至需要别人救济,相比于她之前的生活,可以说是很凄惨了。
发布于:天津市泰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