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段苏权将军在刚刚退休之际亿腾证券,怀着多年的心愿,从北京出发,前往重庆的秀山。此次旅行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返乡之旅,而是对曾经战斗过的土地的深情回望。在当地领导的陪伴下,他参观了一个又一个山洞,走访了曾经充满硝烟与血泪的地方。那些年少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战场上的点滴让这位曾披上战功荣光的少将,不禁泪眼朦胧。
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当他终于见到了曾经救过自己的恩人时,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记忆渐渐模糊。经过反复的努力描述,恩人终于回忆起那个久远的往事,但却带着些许不确定的疑问:“难道你就是那个小红军?”这句简单的提问,仿佛将段苏权带回到那个血与火的年代。
1934年11月25日,红军独立师的政委段苏权和师长王光泽带领队伍从贵州松桃进入秀山县梅江场,任务是掩护红二、六军团向东行进。当时,年仅18岁的段苏权已经是一名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年轻指挥官。尽管年纪轻轻,他却与师长王光泽默契合作,成功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的任务。
展开剩余85%然而,事与愿违,敌人错误地将他们视作主力军团,迅速包围了独立师。原本作为一个完整师团的他们,最终沦为一个不足千人的团,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在一次绝望的突围中,段苏权在梅江场中街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伏击,敌人的子弹打穿了他的左脚。剧痛袭来,鲜血迅速染红了他身上的衣服,伤口让人心惊。由于失去左脚的支撑,他跌倒在地,无法动弹。
为了保护段苏权,几名战士小心翼翼地将他放到担架上,背负着他在险峻的四川山路上不断前行,躲避着反动民团的追捕。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而段苏权由于长时间的战斗和伤痛,脸色苍白如纸。那时的独立师,战斗接踵而至,牺牲的战士一批接一批,整个队伍几乎陷入了生死边缘,形势异常严峻。王光泽明白,如果不尽快突围出去亿腾证券,整个师团将会被歼灭。与此同时,段苏权的伤势严重,几天内根本无法愈合。
经过一番沉重的思索,王光泽决定带领剩余的战士突围,而将段苏权留下来让他养伤。然而,段苏权的心情十分沉痛,他知道自己的伤势会拖累整个队伍,甚至可能危及更多战友的生命。他坚决地说:“把我留下,你们快走!”
在这一刻,战友们无言流泪,他们将段苏权抬到了一个土家族农民李木富家,这一别,或许意味着永远的分离。此时,李木富与妻子杨桂花,尽管贫困,但却无私地收留了这位红军将领。李木富和杨桂花冒着生命危险将他藏匿在山洞里,用稻草铺垫简陋的床铺,确保段苏权能得到休养和照顾。
李木富不仅为段苏权提供了温饱,还悉心照料他的伤口,拿来药草消毒,并且为他提供了食物,尽最大努力让他恢复体力。李木富坚信,红军是正义的一方,他以最朴实的方式向段苏权传递了温暖和希望。
可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危机,当地反动民团听说李家藏有红军,第二天便带着刀枪闯入李木富的家中,搜走了段苏权身上的最后几块大洋。段苏权伤势未愈,几乎无法动弹,眼看着民团的头目举起砍刀,段苏权准备面对自己的死期。就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李木富挺身而出,哭喊着阻止民团的恶行:“他已经残废,不能动了,你们若是为了财物,已经得到了,还请放过他一命!”
李木富的这一番话似乎在民团头目心中留下了些许怜悯,最终,民团带着些许不情愿的愤怒离开了。这一刻,李木富的勇敢举动,挽救了段苏权的生命。
如果没有李木富的帮助,段苏权早已命丧敌刀,根本无法活着见到今天。也正是因为李木富的帮助,他才能够有机会重新回到战场,最终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
三年后,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段苏权终于重返红军行列。他的上级任弼时,对他的“死而复生”感到惊讶,并且为李木富夫妇的无私救助感动不已。段苏权心中清楚,没有李木富的帮助,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段苏权最终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始终未曾忘记那位曾救过自己性命的恩人。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忙于工作,段苏权始终未曾有机会亲自感谢李木富。然而,1983年,当段苏权终于迎来退休之际,他决定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寻找那位曾给予他生命的恩人。
段苏权的行程并未如他所愿,他一连走访了五个山洞,但始终未能找到李木富的消息。直到他回到北京,才得知李木富的情况。原来,李木富从党史工作人员处听说有一位“当年的小红军”在寻找他,感到无比惊讶。当时,他已是86岁高龄,没想到自己曾救过的小红军,如今已是开国少将。
段苏权得知后,感动不已,他立刻委托当地领导打听李木富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李木富只提出一个请求:“我不求其他,只希望在村前的河上架一座桥。”这一请求让段苏权既感动又惊讶,然而又觉得无比合理——一个曾在白色恐怖下救助红军的好心人,怎会不希望为村民们做点实事呢?
段苏权最终决定出资,在车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桥,村民们将这座桥称为“红军桥”,并永远铭记那段曾经的岁月和那段伟大的恩情。这不仅仅是段苏权对李木富深深感激的体现,也是李木富无私之心的见证。这段历史至今在当地传颂,成为一段时代的美好记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发布于:天津市泰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